因應台灣2050淨零排放目標,《氣候變遷因應法》已經在2023年2月上路,而在法案實施半年後,台灣終於有了自己的碳權交易機構–台灣碳權交易所。碳交所的成立,讓台灣能跟上國際淨零轉型的潮流,碳權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將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創造減碳誘因,同時也能促進低碳科技的研發及相關人才的培育,帶動整體綠色經濟的良性循環。
碳交所的使命,在引導企業走向低碳轉型,用「以大帶小」的方式循序漸進。待《氣候變遷因應法》明確定義碳定價和碳交易機制後,未來會透過自願減量、增量抵換、國外碳權交易等三大機制,運用交易平台,落實減碳目標。政府估計,淨零轉型自2023年至2030年可帶動4兆元以上的民間投資、創造5.9兆元的產值,並提供超過55萬個就業機會。日前我有幸從台灣碳權交易所田建中總經理口中得知,台積電、聯電、萬海、長榮等大企業早已跨出了國際碳權交易的第一步,為企業在淨零轉型之路上開創了新格局。期待台灣的中小企業也能用心關注碳權、碳費的發展狀況,隨時了解自身企業在綠色經濟座標中所處的位置。
本期塑橡膠機械專輯,百塑企業總經理吳正煒先生為讀者們邀集了熱處理對MIM(Metal-powder Injection Molding)零件的重要性、從台灣碳權交易啟動探討企業即將面臨之挑戰、單雙伺服於夾持機構之應用、用於塑料乾燥之低含水率微波乾燥模組製作與節電測試等文章。在企業報導中,內圓研磨專家STUDER為波蘭客戶提供了液壓轉向系統硬質鋼套筒加工的解決方案。在智慧機械特輯裡,PROWAVE譜威科技分享了轉動設備振動監測的技術發展與成功案例。
在智慧製造專欄中,台大機械系覺文郁教授為讀者準備了五軸性能驗證類標準實驗室平台等文章。在電動車專欄中,台大名譽教授/明志智慧載具研發中心主任鄭榮和先生,為大家安排了淨零轉型下的電動車供應鏈韌性挑戰等文章。
七月份,在中台灣有「台中自動化工業展7/4-8」,機械新刊也將參與盛會,非常期待與您在會場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