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AZINE
刊物內容

回列表

台全電機,持續精進!三箭齊發,打造保持活力與競爭力的組織!

摘要"

這一次,與機械新刊對話的這群人,是相當年輕且充滿活力,在過去被認為保守的馬達製造領域,即將邁入55週年的台全電機,創造了相當不一樣的觀點,他們將與我們聊聊,以馬達研發與製造精進過程所展現的堅強韌性, 以及面對產業及科技的急速發展所展現的觀點與創造力。

 

圖由左至右分別為:
1.供應商管理課 吳恭聖課長  2.生技暨專案課 何俊德主任  3.產品工程部 蘇煜欽副理  4.台全集團(墨西哥) 陳春松總經理  

5.先進開發部 張澤超副理  6.品質試驗暨系統管理部 彭昱康副理  7.台全電機 章怡康資深副總

 

 

 

這應該是面對最多受訪者的一次採訪了,與我們對話的是台全電機新生代的中堅份子,在訪談當中,感受到屬於他們的衝勁與活力,而這應該也是台全電機企業永續的重要契機之一。


台全電機在機械電機領域,確實是有相當「歷史地位」的企業。1970年所創立的台全電機,最早以生產機車用磁石發電機、高壓線圈起家,而後由機車跨入汽車產業,從電動椅馬達、雨刷馬達、渦輪增壓進氣馬達、電子動力轉向輔助馬達等車用馬達產品不一而足,其中最為人所知的,是其每年生產約1,000 萬台方向盤的電子動力轉向輔助EPS馬達(Electric Power Steering Motor),他們供應全球車輛動力轉向系統約12%的需求,包括現今最熱門的 TESLA電動車,以及BMW、GM、CHRYSLER、FORD、FIAT、LEXUS......等世界級汽車大廠,只要有EPS馬達的地方,幾乎都可以看到台全電機的存在,近年更在超跑PORSCHE 911的後輪EPS轉向系統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你可以說台全電機深受汽車產業製造商的青睞,也可以說是台灣「隱形冠軍」的最佳代表之一。

 

第一箭:透過推動創新與客戶關係深化,邁向永續經營的企業

「幾乎每一個產業都有需要馬達的地方,而我們可以很有效地配合客戶的需求與期待,整合我們的專業來達成目標,這是台全電機最重要的競爭力。」台全電機資深副總經理章怡康分析,台全電機在馬達產業鑽研許久,但面對產業應用的蓬勃發展,卻可以說是被「潮流」推著走的,特斯拉電動皮卡CYBERTRUCK所採用的最新電子式(Steer by Wire)轉向系統,就是因應汽車設計上取消了從方向盤連接到輪胎的機械傳動機構,所應運而生的電子轉向設計。利用方向盤下EPS馬達所產生的轉向訊號,透過電線傳遞訊號至控制前輪轉向的馬達,進而達到車輛轉彎的目的。「汽車設計趨向精簡化,但原有的駕駛習慣仍存在,就像傳動機構雖然被取消了,但駕駛仍需透過方向盤感受路況,於是在設計上我們必須加入精準的馬達控制來與駕駛進行溝通;這確實創造了新需求,我們也透過自身的專長找出方案, 讓汽車的設計在急速進步的同時,也不會過於影響駕駛的體驗觀點。」轉向馬達在汽車產業中是件「小東西」,但隨著需求逐漸進化、科技化、數位化,馬達的價值也隨著應用所產生的解決方案同步成長,而台全電機也跟著這脈動而同步成長,運用科技與通過各項高規格的電子功能性認證,達成汽車產業數位控制的轉型。

 

台全集團墨西哥公司總經理陳春松也認為,現今的客戶關係維持,不再只是供應商與客戶的互動模式,「因為我們是馬達科技應用專業,已能夠逐步進行系統整合,為客戶需求提出解決方案,共同訂定規範,讓整個產業共同成長。」墨西哥總經理陳春松說,就像汽車的設計也是一直不斷更新,功能會因應汽車產業與駕駛體驗的需求而蓬勃發展,作為汽車產業的一員,台全電機也必須以創新持續前進,才能讓企業得以永續經營。


「永續經營」確實是一個重要課題, 尤其是像台全電機這樣低調的企業,「創新」成為企業永續的首要目標。問起台全電機為什麼那麼有把握持續創新,章怡康資深副總給了我們一個很精確的答案:「因為我們並沒有去貪求不熟悉產業的商機。」 一直以來,台全電機持續鑽研馬達的基礎,並進行研發技術提升、製程自動化推展、生產持續改進、品質活動推展,以及最重要的取得產業相關認證,逐步墊高產業門檻,以「汽車馬達」作為核心關鍵能力,章怡康資深副總認為,台全電機除了與系統廠與車廠保持良好的聯繫關係,對市場趨勢也保持高度重視,「在產業對於市場與技術產生期待的最初期,我們就會知道要因應何種趨勢、開發什麼樣的產品,從而搶得先機。」知道風往哪邊吹,自然可以從容的應對,這是台全電機最大的優勢。


隨著趨勢前進,台全電機的競爭力,其實除了一直在鑽研自身「會做的事」,更願意面對在科技不斷進步下的新挑戰,「不管是從材料、製程方面,客戶隨時有不同需求,所有的思維會從我們原本的經驗出發,但不會去執著於過去的經驗。」墨西哥公司總經理陳春松也說,台全電機為了要跟上市場潮流,在各領域的研發上也投入龐大資源,「不只用過去的經驗在做事,更會去找尋其他新的可能性,這樣才能夠繼續跟著這個潮流前進。」而這樣具有彈性的能力,來自於台全電機企業內部不斷投入的新思維與人力資源。

 

圖由左至右分別為:
1.台全電機 章怡康資深副總  2.品質試驗暨系統管理部 彭昱康副理  3.台全集團(墨西哥) 陳春松總經理  4.產品工程部 蘇煜欽副理

5.生技暨專案課 何俊德主任  6.供應商管理課 吳恭聖課長  7.先進開發部 張澤超副理
 

 

第二箭:透過團結圈持續改善活動,積累年輕人改變的經驗

「年輕化」是台全電機近幾年顯著的變化,也讓台全電機展現了屬於自身的活力。台全電機員工的年齡總平均是42.7歲,研發部門近三年引進的成員年齡落在25到33歲之間,而整個研發部門的平均年齡約45歲,可以說是相當厚實與健康的組成。章怡康資深副總幽默的笑說:「都是我把同仁的平均年齡拉高了,真不好意思。」


在台全電機工作12年的先進開發部副理張澤超分享,自己剛進入台全電機時,研發同仁年紀都大概至少比他年長約20歲,「但是我現在從辦公桌看出去,比我小10歲以上的比比皆是。」從他的眼光看來,過去這10多年台全電機確實有相當的進步,光是研發人員的人數就有相當的成長,然後專注領域也開始「開枝散葉」,這是因為客戶的數量與類型已開始變多而出現不同的需求,研發各部門對於不同議題的規劃也更具規模,「公司在這10年,我覺得是成長蠻多的。」墨西哥公司總經理陳春松也同意,台全電機在新生代工作夥伴的投資確實花了不少的心思,「新陳代謝」在這裡持續成立的原因,是期待系統性地帶入新思維,同時透過系統性培育人才,並在高階管理人員開放授權的美式領導風格下,創造企業持續改善的可能性,像是近幾年台全電機積極推動「團結圈持續改善」,透過系統性的持續改善專案,從培訓問題解決、團隊合作、成果發表去訓練同仁、栽培同仁。

 

我們透過團結圈活動的精神, 發揮同仁潛能,主動尋找改善契機,培養以持續改善為核心,並提升專業知識、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態度,進而培養同仁具備團隊建立、分工、協調的管理能力,達到降低成本與提升價值之目的,使企業永續經營獲利,對於企業的轉型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員工職能。「我覺得這是給同仁的一個很好的訓練,因為過去大家可能進來工作就是做事,那附加價值是什麼?難道就是把事情做完?但其實『做完』和『做得好』這兩個觀點,在企業經營上卻會產生很不一樣的結果。」台全電機品質試驗暨系統管理部副理彭昱康分析,要讓工作能有系統效率地完成需要方法,但過去台灣的企業只教導員工「認真地做」就好,「無法因應潮流的變遷,被市場淘汰是必然的。」他認為,台全電機在產業做了很大的挑戰,因為持續改善的思維養成,使工作行為模式的不斷精進,從2022 年起,三年來他在企業看到團結圈的積極塑造,讓同仁從接受訓練的潛移默化,慢慢地去習慣與接受,久而久之後所形成持續改善的文化絕對不可小覷,而這也是他在團隊內配合全公司推動團結圈的初衷,更讓企業的持續學習成為台全電機的重要DNA。

 

圖左台全集團(墨西哥) 陳春松總經理;圖右台全電機 章怡康資深副總

 

 

第三箭:透過取得認證與垂直整合,持續墊高產業的競爭力門檻

台全電機相當重視「產業認證」與「標竿學習」。在汽車產業的安全領域驗證尤為重要,尤其是有關因應汽車電控需求的ISO 26262與過程審核VDA 6.3,也是台全電機應對客戶要求推動的重要課題。台全電機供應商管理課課長吳恭聖分析,取得認證是企業價值的最佳展現,透過驗證課程的訓練,讓公司整體製造實力產生蛻變,「把公司體質做好,整個公司競爭力就會起來,那為什麼需要做?其實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因應客戶愈來愈高的發展要求,甚至在客戶要求之先,我們就提前達到被要求的水準, 這是永續企業對自己負責的認真態度,我在台全電機,確實看到了這樣的經營精神。」吳恭聖課長說,這也是台全電機重要的競爭力,正是因為看到了企業的企圖心,認知到台全電機的未來可能性,「所以這也是吸引我的原因,我看好它能帶給我長期職涯的發展性。」


同時墨西哥公司總經理陳春松也笑說,只要你願意,在台全電機可以接觸到其他職系別的工作,「因為台全電機是一條龍生產,從研究開發、精密壓鑄、沖工、機械加工,再到產線組裝,每個部門都能接觸,甚至從零件開始,它怎麼被製造,到我們的產線怎麼被組裝,甚至在源頭怎麼設計乃至於終端與客戶的接觸,只要願意,在台全電機每個領域能去touch,所以每個工作夥伴,不只是一個小螺絲釘,他可以有更好的視野,可以更廣的看事情,更讓自己訓練自己從企劃、製造到管理,甚至整個企業經營的思維,都可以有所學習。」品質試驗暨系統管理部彭昱康副理也說,台全電機的工作夥伴基本上不會藏私,在各種不同的領域上面,就是 teamwork的相互信賴,「我覺得這也是台全的優勢,當資源可以不斷地被分享,公司規模愈來愈大的同時,與各領域的合作也會愈來愈高,這是正面的相互學習-ALL FOR ONE。」


墨西哥公司總經理陳春松最後談到,台全電機現在所有的規劃都是企業的基礎工程,基礎工程如果沒有做好,面對高水準客戶要求時,那段陣痛期確實無可避免,台全電機期待陪著工作夥伴一起去承擔,「把基礎基底打好,這才是真功夫。」他認為,台全電機從機械電機產業出發,隨著自身的不斷精進與標竿學習,在趨勢發展中做好了準備,面對市場的期待持續改善,也讓基業永續,成為員工的最佳後盾與典範,「這是我們認為,台全電機有能力成為EPS領域世界前三大的重要原因。」

READ MORE BACK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