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AZINE
刊物內容

回列表

耗能產業之節能策略及作法-造紙業

摘要"

台灣紙業產量僅占全球1%不具規模經濟,近5年受到景氣趨緩及大陸低價傾銷影響,產量平均減幅1%,未來面對新平庸年代及國內可能缺電疑慮,廠商如何持續提升能源效率、調整競爭利基與發展策略為重要課題。
透過本研究結果發現,紙業在政府節能政策推動下,廠商致力節能進行設備汰舊換新,近5年能源消費量年均減少2.3%,減幅高於過去10年。能源效率逐年提升,能源密集度連續4年呈下降趨勢,從2011年每千元31.2公升油當量,下降至2015年每千元25.4公升油當量;近5年產品單位耗能年均減少1.6%;2015年節電量創新高為12.4千公秉油當量,節電率為1.6%。未來節能策略本研究建議(1)增加廢棄物能源及再生能源替代比例,降低化石能源用量;(2)持續追蹤與管理各廠能源效率指標狀況;(3)提供單價誘因,鼓勵紙業汽電共生廠轉型為國家緊急缺電調度電廠;(4)提供多元之節能誘因,鼓勵廠商加速老舊電力設備更新,導入新高效節電設備。

關鍵詞:能源效率、能源密集度、電力密集度、產品單位耗能

前言

造紙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其產業包括上游的紙漿、中游的紙張與衛生紙及紙板、下游的紙器與相關紙製品業。紙品是文明生活必需用品,文明愈高,用紙範圍及數量也就愈多。除民生所需家庭用紙外,工商及農業為便利於商品的運輸及搬運,廣泛使用的各式瓦楞紙箱、包裝容器,用來裝載工業製品、農產品與加工食品、以及近年的網購商品,故造紙產業發展伴隨著國內經濟波動而改變。
台灣紙業發展至今約70年,1946~1960年代為導入期,因應戰後包裝商品需求逐步增加,初步成立紙廠。1961~1979年為快速成長期,此時經濟起飛需求加速,紙廠開始發展逐一設廠。1980~1996年為成長趨緩期,此時產品供過於求,但因紙漿自給率不足,開始拓展海外市場與布局,並回銷台灣,紙廠家數與規模皆已設置完成。1997~2008年為成熟期,紙品業競爭逐漸和緩,競爭態勢大致底定,紙漿則因供給不足,處於供不應求,價格大幅飆漲的態勢。2009~2015年為新競爭時期,歷經金融風暴後,整體製造業景氣變化快速,加上中國紙業產能大量出口,廠商面臨嚴重競爭壓力。2016~至今為新平庸時期,產業需求變化不大,廠商獲利表現依各業者競爭利基與發展戰略而定[1]。
由上述回顧,國內紙業廠商設備設置已超過40年,設備大多呈現老舊,設備效率有待提升。近6年各紙廠陸續投入設備汰舊換新,新購紙板紙機的有正隆后里廠10號機、榮成7號機、永豐餘新屋廠3號;新購的衛生紙機有正隆的16號機及永豐餘9號機,使得近年來紙業整體能源效率有提升趨勢,而今面對中國更新更大規模的新紙機,已及國內有可能出現缺電疑慮的處境下,國內廠商如何透過節能改善策略的推動,來提升產業競爭力及減少缺電對紙業的衝擊,是為眼前重要課題。鑑此,本文將檢視我國造紙業的產業發展現況、能源消費狀況與效率分析、節能策略與成效、我國與國際能源效率比較,最後提出節能策略建議。

產業發展動向與趨勢

產業範疇界定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第10次修訂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紙漿、紙及紙製品製造業」係指從事紙漿、紙張、紙板及其製品製造之行業,主要包括「紙漿製造業」、「紙張製造業」、「紙板製造業」、「紙容器製造業」、「家庭及衛生用紙製造業」、「未分類其他紙製品製造業」[2]等。
造紙業為內需成熟型產業,也為國內主要能源密集產業之一,依其特性大致可分為上游的紙漿業、中游的紙張業(文化用紙、家庭用紙、包裝用紙)及紙板業(工業用紙)、下游的紙器及紙品加工業,我國紙廠的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如圖1所示。依據2017年經濟部統計處工廠校正暨營運調查報告,2015年國內紙漿、紙及紙製品廠家約有1,401家,從業員工人數約38,310人(約占製造業270萬人的1.4%),行業營業收入1,970億元,

相當於每位員工創造年產值514萬元[3]。廠商加入台灣造紙公會者約有80家,其中用電契約容量超過800kW以上者為能源大用戶,2016年共有73家,約占同業公會會員家數的91%。另外,工業部門耗能前200大用戶中,紙業共有10家,耗能占造紙業約73%,紙業大用戶前25家,耗能即占紙業92%[4]。

全球生產現況與未來發展

根據2017年台灣造紙工業同業公會統計年報[5],2015年全球紙張及紙板產量約4億公噸,過去10年(2006~2015)全球產量年均成長率為0.8%,主要受到中國大陸高度經濟成長所帶來之快速成長需求所致,中國大陸2015年紙張及紙板產量全球第一111百萬公噸,約占全球產量28%,近十年年均複合成長率高達7.1%。中國近年來在造紙工業發展”十二五”~”十三五”規劃積極關停老舊規模小工廠,以新型大廠取代,並制定能源限額與產品能效標準,促使能源效率大幅提升,詳如圖2所示。
中國大陸、美國、日本為全球紙業前三大國,年產量合計占比超過51.5%,而台灣產量僅占全球1%,排名第20名,不具規模經濟,目前經濟成長相較於過去已明顯趨緩,近十年產量變化趨勢與日本相同已出現負成長,年均減少1.8%,詳如圖3所示。

...更多內容,請見《機械新刊》雜誌

READ MORE BACK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