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AZINE
刊物內容

回列表

沙崙綠能科學城 ---- 以科技創新研發驅動綠能產業

摘要"

依據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及國際能源總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最新一份的統計報告顯示,2014年台灣能源消耗量高居全球第23名,且2013年世界主要國家之能源初級消費量,台灣高居世界第一,顯見台灣經濟活動對能源的依賴度極高。但很不幸的,我國能礦資源匱乏,進口能源佔總能源供給比例高達97%以上,且為獨立能源(電力)供應體系,致使能源安全體系脆弱。因此,發展能源技術、提高能源供應之自主性,同時推動節約能源策略及措施,已成為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另一方面,今(2017)年7月南極4大冰山之一、約台灣1/6面積的Larsen C冰棚斷裂後,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再受各界矚目。依據巴黎協定,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制度下推動的國際減碳協定,以西元2100年前不比工業時代前升溫攝氏2度為目標。目前全球共有195國簽署、147國已批准,顯見低碳能源的發展,已蔚為全球趨勢,並成為各國經濟發展的策略重點,對未來全球經濟的影響不言可喻。
基於前述國際情勢及非核家園政策,行政院亦於2015年9月公佈我國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DC)目標為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BAU減量50%(相當於2005年排放量再減20%)以及溫管法要求在205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50%以下;新政府更進一步訂出2025年綠能發電比例提升至20%之政策目標。基於此政策目標,政府規劃於2017年起10年內投入至少3,270億元執行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推動策略上,以532.8億元的太陽光電2年計畫、2,068億元的風力發電4年計畫及335.6億元的智慧新節能計畫為先驅,帶動市場需求,並投入333.2億元建設沙崙綠能科學城,以科技創新驅動綠能產業中長期發展[1]。
沙崙綠能科學城之構成體系,有別於過去由中央政府形塑、施行政策與建立制度以發展創新技術之國家創新系統(National System of Innovation)模式,改採以中央政府結合地方政府、企業、研究與高等教育機構等構成的區域創新系統來建構[2]。推動模式係結合中央(中央研究院、經濟部、科技部/國研院、原子能委員會/核研所、內政部、交通部等)、法人(工研院/資策會/金工中心…等)、學術單位(如成功大學、交通大學)、地方(如臺南市政府)、及鼓勵公民營企業(如台糖…等)之資源共同投入,期望將我國原投入綠能產業及科技發展相關資源整合於台南沙崙地區,以發揮最大綜效。

關鍵詞:關鍵字:沙崙綠能科學城、綠能科技聯合研究中心、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智慧電網、自駕車測試場

推動歷程

2015年9月18日蔡英文總統候選人於政策發表會「五大創新研發計畫之一:綠能科技產業創新」中,蔡總統即提出於台南沙崙建設綠能科學園區的構想,做為競選政見之一:作為這個生態系的樞紐(hub),把各地的研發、製造和人才、資金連結起來,再從這個hub分享出去,提供強力的後援,支持台灣海峽的離岸風能、南台灣的太陽能、宜蘭的地熱或者太平洋的海洋能等等綠能科技及產業的發展,推動過程當然也包括節能與儲能科技的研發。
2016年5月新政府上任後,行政院隨即於6月16日召開創新綠能科技園區之部會分工會議,決議於台南高鐵產專區內興建研發中心。由科技部著手規劃,於2016月10月27日行政院第3520次會議報告「綠能科技產業推動方案-建構沙崙綠能科學城創新綠色產業生態系」,此項規劃推動及發展沙崙綠能科學城之構想,獲行政院通過。科技部奉行政院之令於同年10月31日函頒「沙崙綠能科學城籌備辦公室設置要點」,11月6日正式成立沙崙綠能科學城籌備辦公室,以加速科學城建設工程之推展。辦公室成員係由科技部、經濟部、原能會、臺南市政府及臺糖公司等相關機關及所屬事業機構或法人單位調派專業人力支援。
科學城之定位、規劃範圍及
推動策略

沙崙綠能科學城係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的樞紐,具關鍵角色;將聚焦在節能、創能、儲能及系統整合等各面向技術成熟度高的項目進行研發。科學城之功能係作為綠能政策、研究發展、技術驗證及示範推廣之場域,而非以生產為主;量產部分則將鏈結至科學城外既有工業區或科學工業園區以形成全面性之產業鏈。另一功能乃為融合科研群聚研發及產品展示,藉由系統整合研發成果及地利之便,吸引國外買家來此地洽商,目標是打造科學城成為世界綠能產品一站式展示櫥窗(one-stop shopping windows)。圖1及圖2分別為政府推動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之策略,以及沙崙綠能科學城扮演的角色。
另一方面,沙崙綠能科學城本身則朝向建構成為綠能智慧城市,與大自然共生發展為目標,並以「人」為尺度來建構社區發展及其必要之生活系統,無論生活型態或建設開發,均以資源能循環利用為設計規劃考量,期能落實循環經濟概念。具體措施包括:建置智慧電網、低碳運輸系統(電動汽機車系統、氫能巴士)、智慧路燈、環境監控系統、智慧住宅及辦公社區、聯外道路系統及污水處理廠等高品質的生活機能設施,規劃國際學校,以及安家配套措施等;同時,使用滿足人類生活的再生能源,並有完善的能源管理機制,降低環境負擔與開發過程之破壞。
科學城範圍包含核心區(綠能科技聯合研究中心及綠能科技示範場域)、會展中心區、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及高鐵臺南站周邊區域等(圖3)。推動策略上,將以核心區為推動重心逐步向外鏈結周邊的研發單位及科學園區或工業區。核心區約22.3公頃,區內綠能科技聯合研究中心和綠能科技示範場域將進行綠能科技創新研發及產品展示;期透過研究中心結合產學研攜手研發綠能相關技術,並藉由體驗式示範場域,協助業界驗證新創技術及產品成效,以強化產業競爭力,向外展示以開拓綠能科技相關技術/產品之國際市場。另一推動策略係以研究機構鏈結產、學界進行產學合作,將上中下游的能量串接起來,以強化我國綠能科技系統整合及整廠輸出的產業研發能力,進而改變我國產業結構。
未來核心區將進駐中研院、工研院、國研院及核研所等研究機構之相關人員超過2,200人,以研究機構之研發能量,鏈結國內外產業界及學術界,致力於綠能產業技術之發展。長期推動策略上,以產業需求帶動科學城之綠能科技研發、以科技研發成果驅動綠能產業發展,形成一永續循環之綠能產業創新生態系...更多內容,請見《機械新刊》雜誌

READ MORE BACK TO 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