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在各行各業的工廠內,利用機械手臂做物品搬移或工件機台上下料,已不是新鮮事。然而如果要做到微米等級的精準抓取或定位,業者仍須付出不小的代價,導入高解析度的雷射光學影像辨識系統。日本產業技術總合研究所積層加工系統研究小組的栗田恒雄先生,發表了利用簡單又低成本的方法,做到位置精度3 Micro Meter,機械手臂同姿勢精度0.02度的創新技術。 栗田先生設計了一個取名為「3DS Maker」的金
隨著全球製造業的飛速發展和技術的日新月異,各行各業都在不斷尋求創新和突破。從汽車產業到工具機加工,再到智慧化人機互動,製造技術和管理方法的進步成為提升競爭力的關鍵。這些技術革新不僅能顯著提高生產效率,還能大幅度提升產品品質,並降低生產過程中的能耗和環境污染。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應對製造業面臨的各種挑戰,成為業界專家和研究者們共同關注的焦點。
切削加工與刀具
二十年前我在東京求學時,在建築工地幾乎看不到外籍勞工的身影,在醫院也從沒見過有外籍看護的存在。然而面對高齡化與少子化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日本政府近幾年來一改排斥移民的態度,逐步開放了外籍人士的居留來補足勞動力。2019年日本開放居留權給具備特定技能的外國人,第一類身份給了普通工人、護理人員等12種行業人員,居留可長達5年。第二類身份給了建築業、造船及船舶機械業的管理職,可無限期留在日本,也可接家
台灣工具機與製造產業長期以外銷市場為主。然而,隨著主要出口市場紛紛提出「碳中和」為目標,企業發現智慧製造的導入不再只是口號,而是通往實現淨零碳排的一條生路。今年,隨著「淨零碳排」議題的備受關注,綠色工具機、低碳化與循環經濟已成為新興的市場商機。工具機作為眾多加工應用的上游產業,在碳足跡上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與責任。 根據觀察,近年來技術趨勢不斷演進,主要包括綠色與低碳化、數位雙生、人工智慧、製程
切削加工與刀具
腸子是消化器官,不過近期學者們發現,腸子裡的腸道菌不但影響健康,甚至會導致社交行為的改變,也就是說人類的自閉症、憂鬱症的發生原因可能出現在人類的腸道。聽起來不可思議,不過成功大學醫學院生理學科暨研究所的助理教授吳偉立先生與其團隊在超過五年的努力之下,在老鼠身上找到一條傳送腸道菌訊號至腦部,調控老鼠行為的神經迴路,並受到科學家們的肯定,得以將成果發表於鼎鼎有名的自然期刊「Nature」。 吳教授將
近年來製造業受到美中貿易戰、俄烏戰爭與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影響,面臨嚴峻的風險與挑戰,包括缺工、缺料、成本提高、供應鏈重組等現象與問題,金屬製品製造業為了因應產業環境變動的風險,加快導入產線數位化與智慧化升級、提升生產效率已是刻不容緩的課題。另一方面,近幾年在工業4.0與智慧製造發展趨勢之下,工具機零組件與其應用情形漸漸受到重視,許多加工產品如半導體製程治具、航太、汽機車、自行車等零組件的精度要求與
切削加工與刀具
近年來工廠自動化及智慧製造的興盛,讓我們看到產線上許多重複性高的工作都轉由機器人來執行。然而,具備高技術性與經驗判斷需求的工作,也就是所謂老師傅的功夫,往往在數位轉型上會遇到一定的瓶頸。 日本名古屋大學大岡昌博教授多年來專注於人類觸覺與機器人觸覺感測的相關研究。2019年起,他跳脫了只用傳統壓力感測器來研究機器手指抓取的動作,進而朝向利用影像識別,分析人類手指頭的出力狀態和受壓力狀態等細微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