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工廠自動化及智慧製造的興盛,讓我們看到產線上許多重複性高的工作都轉由機器人來執行。然而,具備高技術性與經驗判斷需求的工作,也就是所謂老師傅的功夫,往往在數位轉型上會遇到一定的瓶頸。 日本名古屋大學大岡昌博教授多年來專注於人類觸覺與機器人觸覺感測的相關研究。2019年起,他跳脫了只用傳統壓力感測器來研究機器手指抓取的動作,進而朝向利用影像識別,分析人類手指頭的出力狀態和受壓力狀態等細微變化。
近年來全球製造業面臨產業快速變遷(如:產品和服務生命週期縮短、大量客製化需求、供應鏈重組)、勞動人口結構改變(如:高齡化、勞動力減少、少子化)等因素,於2014年起世界製造大國紛紛提出機械產業的智慧製造推動方案,德國「工業4.0」、美國「先進製造夥伴計畫」(AMP)、英國「工業2050戰略」、中國「中國製造2025」、與日本「工業4.1J啟動實驗」。在台灣,面對市場趨勢轉變、成本上漲、同業競爭激烈
切削加工與刀具
玉,是既硬又韌的礦物。按照礦物學的硬度以十級劃分,常見的閃玉及輝玉的硬度都在5.5至7之間。除了堅硬之外,因其單晶呈纖維狀排列,使其具備了很強的韌性。即使人們在數千年前已經懂得冶煉銅鐵,但所製造的金屬工具仍不足以單獨切割玉石,因此自古以來工匠都採用「以石攻玉」的方法來琢磨玉器。利用比玉更硬的礦物,如石英、金剛石等石沙與水混合,配合木竹、金屬材質之工具,將玉石切割琢磨成器。這重要的石沙在中華文化裡被
為協助國內工具機產業發展,以及因應智慧製造發展趨勢,精密機械研究發展中心(PMC)從最初的工具機檢測服務、機械相關技術的研發,再到近幾年投入發展終端零件加工產業的生產製造解決方案。為提升加工精度、生產效率,與降低製造成本而努力,期能協助國內工具機業者快速對應終端客戶需求。在全球各工具機大展中亦可看出相同的發展脈絡,除了不斷精進的穩定性、可靠度提升的呈現外,設備的狀態監測、關鍵零組件的壽命估測,以及
切削加工與刀具
漢翔航空工業廖榮鑫前董事長曾經說過,1970-2010的四十年間全球約產出了一萬架民航機,然而2010-2020短短的十年間,全球又產出了另外的一萬台。這代表著全球化的趨勢,使民航機的需求和產出的速度不斷提昇。從2016-2035的二十年,美國Boeing預計生產39,620架客機,而法國Airbus所提出的新機預測是33,070架。未來二十年兩家航太大廠的總產值將超過11兆美金。航太產業可說是未
在快速變動的消費市場下,工業價值鏈已被重新定義,從製造者的生產力、對市場反應的速度、品質等都是重要關鍵,而追本溯源還是要回歸到上游的機械製造設備,是否能夠追趕上國際智慧化技術的發展潮流,提供更好、更有效率的智慧加值服務給下游或終端的生產製造業者,以及對於所加工材料的加工特性掌握程度。
切削加工與刀具
日本的Sodick是世界級放電加工機及線切割機的領導者,在金屬3D列印的領域也走在產業的前端。公司是在1976年石油危機的動盪中,由古川利彥先生所成立。這位曾在東京電機大學附屬專門學校埋頭苦讀「放電加工理論」的創業家,在一次實驗中,因不小心的配線錯誤,偶然發現了放電加工時「電極無消耗回路」的電路設計,進而把公司的發展帶入了新的層次。古川先生在接受媒體訪談創業歷程時曾說:「這個發現,宛如是上天給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