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台灣2050淨零排放目標,《氣候變遷因應法》已經在2023年2月上路,而在法案實施半年後,台灣終於有了自己的碳權交易機構–台灣碳權交易所。碳交所的成立,讓台灣能跟上國際淨零轉型的潮流,碳權在市場上進行交易,將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創造減碳誘因,同時也能促進低碳科技的研發及相關人才的培育,帶動整體綠色經濟的良性循環。 碳交所的使命,在引導企業走向低碳轉型,用「以大帶小」的方式循序漸進。待《氣候變
上半年業界盛事,第三十六屆中國國際塑料橡膠工業展覽會4月23-26日於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辦,此展是全球最大塑橡膠展之一,去年在深圳舉辦,四天參觀人數破記錄248,222人,其中海外觀眾人數28,429人,佔比11.45%。下半年9月24-28日台北國際塑橡膠工業展將於南港展覽館隆重登場,與台北國際 製鞋機械展同期舉辦,三大展覽主題,[創新材料]、[尖端製造]及[循環經濟],呼應產業低碳轉型趨勢,
最近身邊喜歡跑步的朋友好像越來越多,專為慢跑、長跑所設計的運動鞋產業,也蓬勃發展了起來。跑步鞋需要具備「吸振性」與「穩定性」兩大功能,但這兩功能從單一材料的角度來看,似乎有所對立。軟材質吸振性佳卻結構強度差,硬材質則相反。為了讓跑者既舒適又安全,鞋商逐步研發出了包含橡膠、硬質樹脂、發泡樹脂、軟質樹脂等複雜的鞋底結構,也協助選手履創馬拉松新紀錄。 為了科學的分析人類跑步的動作,有鞋廠設立了運動工學
大陸去年12月中旬解除Covid-19嚴格封控之後,加上近期兩岸已取消隔離措施,兩岸機械工業年度重要活動開始啟動,由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魏燦文帶領前往北京,拜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新任會長徐念沙,邀請陸方出席今年8月移師台北舉行的第20屆兩岸機械工業交流會,參加4月10至15日在北京的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機床展,和4月17至20日在深圳的2023中國國際塑膠展。
在這自動化技術發達的時代,利用機器人搬運重物、焊接板金、組裝產品,已經是在工廠裡司空見慣的景象。然而,能與機器手臂連續對打乒乓球,似乎還是一件新鮮且有挑戰性的事。座落於日本名古屋市的南山大學理工學部機械系統工學科的中島明(Akira NAKASHIMA)教授,對於乒乓球機器人有深入的研究。他說:「預測人類對手來球的軌跡,精準控制機器手臂在合適的位置把球正確的回擊,這機器人動態的靈巧反應是研究的精髓
這二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漫延,無法有效控制,加上今年2月下旬俄烏戰爭,可謂雪上加霜,已影響全球經濟發展。與其他國家比較,台灣經濟並未受到巨大影響,去年GDP成長率6.09%,是近11年新高記錄,名列世界前茅,值得嘉許。近日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魏燦文表示,台灣機械產業訂單正熱,包括美國製造業回流,以及各國紛紛建構自己的供應鏈,帶動對智慧機械的強勁需求,公會決定上調今年機械出口及整體產值,由原預期
碳中和,負碳排,淨零,是近日來在國內外媒體常常出現的名詞,身為關心地球未來的一份子,你我都應該深入了解。 所謂碳中和(Carbon Neutral),是指一個組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單位時間內(一般以一年為基準)與其二氧化碳的清除量達到相等。如果一個組織清除的二氧化碳量超過了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會達到所謂的負碳排(Carbon Negative),真是非常卓越的成就。另外,所謂淨零(Net Ze
經濟部工業局推動多年之「智機產業化」及「產業智機化」計劃已有一定的成果。機械產業界配合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企業體質改善,經營績效提昇,產品質量精良而且C/P值高。但是,中國大陸同業由於內需市場龐大和政府優惠政策下,產業發展迅速,與台灣業界的競爭是越來越激烈。依循國際產業發展趨勢,朝向數位化,邁向工業4.0的道路前進,實為解決和應變之道。在數位化過程中,以電腦處理資料取代純人工作業的電腦化(Comp
因為新冠肺炎,人類的食衣住行育樂產生了新的樣貌。乾洗手、酒精、消毒噴劑需求激增。口罩變成了生活必需品,也成為時尚設計師創新的方向。市面上還出現了防飛沫護全臉的漁夫帽,以及在按電梯、開門把時,防止雙手直接觸碰的防疫隨身觸碰神器。這些東西可說是為了防疫目的,一時出現的新產品。然而,近期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所談到的「疫後大健康產業」,將會是接下來台灣企業化危機為轉機的重要方向。 15分鐘以內就能知道
經濟部工業局推動之「智慧機械領航計畫」,其中塑橡膠機械是由塑膠射出機製造廠百塑公司憑藉在射出成型設備領域多年設計製造經驗,與國內專業運動鞋鞋底製造商欣展公司共同合作,結合雙方優勢,建立全世界第一套鞋材全工序一站式連續生產系統,此計畫已於上個月進行結案報告,將擇期公開 發表。 本計畫成功開發「智慧專業運動鞋材產線」,將傳統射出成型機的單機生產鞋材方式,創新改良成為一站式連續式生產方式,導入彈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