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台灣精品獎」選拔出爐,460家企業、近900件產品報名,選拔結果有155家企業、286件產品脫穎而出;同時從研發、設計、品質、行銷全方位嚴選出30件產業菁英,角逐最高榮譽金銀質獎。HIWIN集團展現創新實力延續佳績,上銀科技以「高速放電銑削頭RCH-100E」榮獲台灣精品銀質獎,大銀微系統以「絕對式位置量測系統- APM」榮獲台灣精品獎。
在當前的經濟情況下,企業正面臨能源成本的顯著上漲,包括綠色能源購買成本的增加,這迫使企業必須滿足越來越嚴格的環境、社會與治理(ESG)標準。面對這一挑戰,EC風機技術的應用提供了及時的解決方案。該技術以其節能減碳的特點,不僅能有效降低企業的能源消耗,還能對環保作出積極貢獻。EC風機的數字化管理進一步提高了設備運行的效率和可控性,同時其風牆並聯冗餘運行保證了生產過程的無間斷,達到零停機的目標。因此,
在12月初涼爽的和日,《機械新刊》採訪團隊受邀來到了SKF台灣斯凱孚座落於台中市大雅區全新的基地。踏入嶄新的辦公空間,空氣中微微殘留著新裝潢的味道,剛剛從SKF歐洲總部風塵僕僕返台的蕭山川總經理帶著我們走向會議室,一邊說:「我時差還沒有調回來喔,待會兒不要出太複雜的題目可以嗎!」他的幽默化解了採訪前絲絲緊張的氣息。踏入會議室前,我們的目光被左側物料暫放區內,裝滿軸承的木箱所吸引。人說數大便是美,被
西門子參展2023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打造產業綠色彈性新格局 西門子數位工業展出全方位整合能源效率數位科技,實踐永續方針 產業新能源儲能核心科技:SINAMICS PCS功率調節系統、EMS能源管理系統、RUGGEDCOM高資安防護電力通訊解決方案 淨零碳排為全球工業、基礎建設與民生共同努力的目標,台灣綠色及再生
工業革命以來,全球經濟加速發展,各種化石燃料消耗量急遽增加,包括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造成了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重大環保問題。為了因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關於2050年淨零(Net zero)碳排放的要求,能源永續與再生能源成為世界性的熱門議題。台灣為海島國家,天然資源相對匱乏,絕大部分的能源原料都需要仰賴進口。為了確保達成IPCC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的目標,開發台灣本土的再生能源勢
綠色能源產業近年受到各國重視,而臺灣位於季風區,擁有豐富而優良的風力能源,故政府也積極推動風力發電產業發展。由於陸域風機產生的噪音問題及可開發區域少,臺灣逐漸將發展重心轉向至電力潛力容量更大的離岸風電。本文先簡介臺灣風電產業的發展,再討論目前離岸風電使用的固定式風機所面臨的瓶頸,然後進一步分析浮動式風機之優勢及離岸風電產業之未來走向,包含浮動式在深水區能夠展現更低的成本,以及簡介臺灣海峽深水區尚未
飛輪系統與一般的儲能系統相比具有高能量密度、高使用壽命、充放電快速、不受放電深度影響,同時也不易造成環境汙染,可視為一種綠色能源。然而傳統的飛輪系統受到相關技術的限制,鮮少有相關產品;近年隨著技術上的突破,磁浮軸承的發展也逐漸成熟,其可大幅改善傳統的飛輪系統速度限制,實現真正的零磨耗,進而提升能量密度,因此也越來越多內含磁浮軸承的高速飛輪系統逐漸問世[1]。磁浮軸承系統是藉由電磁力使轉子進行磁懸浮
控制及其機構所組成,單機領域的研究發展已有顯著的進展且可與國際接軌,另近年來系統節能減排及零碳排意識發展趨勢,工業界開始投入由單機轉向節能減排系統控制領域發展應用,也開始往高單價系統集成方向發展。本期工業控制系統共收錄四篇文章分別說明敘述馬達驅動技術及磁懸浮驅控系統集成控制技術。 前兩篇是分別為伺服驅動控制及觀測技術及矩陣轉換器相關控制技術。第一篇是由台北科技大學賴炎生教授等人所撰寫之”具時間延
SKF總裁兼首席執行官Rickard Gustafson 表示:“在 2030 年以前讓我們自己運營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已經取得了顯著進展,我們更期望實現一個更具挑戰性的目標:讓淨零排放涵蓋我們的整個供應鏈。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我們自己的運營以及我們的供應商、合作夥伴和客戶的高度關注和承諾。”作為邁向新的 2050 年目標的里程碑,SKF 承諾到 2035 年將其供應鏈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 45%,到
陳義男先生是日本東京大學博士,他在台灣的流體力學、液壓氣動系統,乃至造船工業和海洋工程,都有著卓越的貢獻。他曾擔任台灣大學工學院院長為台灣培養出無數人才,也曾擔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為台灣機械教育體系奠定基礎,也擔任過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也就是現在的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的董事長,培植台灣船舶設計能力,帶領造船工業升級與發展。 機械新刊何其有幸,能夠有陳義男先生這樣一位卓越的總編輯,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