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齒輪專輯收錄了四篇來自學界的文章,分別由中央大學蔡錫錚教授、吳育仁教授,逢甲大學徐瑞宏教授,以及臺灣科技大學石伊蓓教授(編者)整理的研究成果。內容涵蓋一篇關於行星齒輪系設計的文章,以及三篇探討齒輪製造的論文。
本文採用船舶中心SOIC設計研發之半潛式浮式平台與繫泊系統,配合DTU 10MW參考風力機,以商用海洋工程分析軟體OrcaFlex,整合水動力、空氣動力、風力機控制系統和繫泊系統響應進行全系統動態模擬,並以台灣新竹海域為假定場址,進行不同負載情況下的整體負載分析(Iteration Load Analysis, ILA)。依據研究結果顯示,浮式風力機控制系統因浮式平台運動而產生不同於固定式風力機之
本文提出一配電型靜態同步補償器(Distribution Static Compensator, DSTATCOM)來改善非線性與線性負載造成之電流諧波與落後功因等電力品質問題。另一方面,由於功率流進或流出配電型靜態同步補償器之直流鏈電容,將造成直流鏈電壓的波動,導致補償性能受影響。因此,配電型靜態同步補償器之直流鏈電壓控制在負載變動情況下尤其重要。本文為改善電力品質與有效地維持直流鏈電壓在非線性
斯凱孚將透過線上技術與創新峰會展示其為重點工業客戶打造的技術創新解決方案,旨在滿足客戶對於更高可靠度、能效和高性能的需求,賦能客戶實現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離岸風力發電工程在台灣蓬勃發展,風機的尾流往往造成一座風電場的整體發電量不如預期,甚至影響至下游他座電場的功率預測,然而工程上對於風電場尾流的真實特性還沒有充份的研究,尤其是三維空間中的尾流風速場量測資料甚為缺乏。本研究旨在透過丹麥風電開發商沃旭(Ørsted)於台灣竹南海洋風場所架設雙都卜勒雷達的量測資料,觀察冬季東北季風時風電場整體真實的尾流立體結構。且透過美國再生能源實驗室 (NREL
五軸工具機是滿足加工高值化之生醫、航太、電動車、風力發電等產業零組件不可或缺之利器。隨著產業轉型,業者面臨彈性化生產與客製化產品之需求下,除了直接對應性能(Performance),而是提供更高階層的效率(Efficiency)解決方案。
因應全球2050年碳中和計畫目標,各國積極設置再生能源,並推動負載電氣化,藉以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逐步實現淨零發展目標。隨著再生能源滲透率逐漸提升,其間歇發電特性及傳統機組在線數量減少,對於電網運轉與調度帶來許多挑戰。
igus為學生專案 Sailwind 4 提供 10,000 歐元和免費零件的贊助
本文將討論工業伺服馬達現有的預兆診斷技術,包括資料分析與數據處理、馬達退化特徵選擇與健康度指標(Health Indicator, HI)分析,以及殘餘運轉壽命(Remaining Useful Life, RUL)預測等。由於這些技術仍在發展階段,本文除了介紹主流的預測技術外,也會專注於演算法實踐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數據收集和實際應用上的挑戰,同時針對此些問題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法,使用現有的低成本測試
走進西門子在台中工業區裡的基地,羅列整排的工具機讓《機械新刊》採訪團隊瞪大了眼睛。「這是我們的數位體驗中心,你們看到的車床、銑床、五軸加工機,都是台灣工具機業者的傑作。這空間每年接待來自台灣機械廠的專業人士,也接待許多來自海外的技術者,在這裏我們讓台灣認識世界,也讓世界看見台灣。」西門子數位工業工具機處譚世斌協理充滿自信地介紹著西門子。在機台對面的工作桌邊,我們看到兩位來自德國西門子的訓練師,正與